2025年01月18日
微信

角声| 牧者,有时候需要适当离开人群 保持警醒

作者: 李道南 | 来源:基督时报 | 2024年09月30日 11:49 |
播放

教会领袖或牧者作为一个群体的领头人或者负责人,他总是走在教会的前面,或者出现在教会的聚光等下。生活在大家的关注里,时间久了,就会偏离信仰的道路。因为,生活在公众眼光里,在聚光灯下,时间久了我们就看不到自己,也看不到台下。从台上的聚光灯往下看,我们看到的是黑压压的一片。因此这种情况下,我们往往会认为聚光灯下的自己,就是真实的自我。这样我们就会跟着人们的眼光走,跟着聚光灯走。习惯了大家的赞美,习惯了大家聚焦的目光。那种感觉,会让我们沾沾自喜,以为自己真成为了大家眼中的英雄,而忘记了上帝,忘记了自己也和他们一样是一个普通的信徒。

因此,教会牧者和领袖,有时候需要离开人群,到安静的地方祷告,面对上帝,面对自己,就像耶稣那样。耶稣在旷野传福音,有五千人来听,但是耶稣却独自退到安静的地方祷告。

耶稣随即催门徒上船,先渡到那边伯赛大去,等他叫众人散开。他既辞别了他们,就往山上去祷告。——耶稣离开众人,是主动离开,他不是等到大家离开了,他才独处祷告。这说明在耶稣心里,他始终把与上帝独处放在优先的位置。“他既辞别了他们,就往山上去祷告。”我想我们有很多牧者,除了在讲台上的公开祷告之外,在私下里可能很少祷告。我并不是说一个牧者一定要祷告多少,但是一个缺少与上帝独处,并很少主动祷告的牧者,他怎么能与上帝同行呢。

在人群里耶稣会打发大家离开之后,独自到山上去,在与门徒在一起,有时候走不开,他就会早早起来,独自祷告。次日早晨,天未亮的时候,耶稣起来,到旷野地方去,在那里祷告。——耶稣起的很早,大家还在熟睡,以至于大家醒来的时候,耶稣还没回来,门徒还要出门找他。

耶稣在传福音的当中会离开人群祷告,那么当他处于困境中的时候,也会离开人群祷告。他们来到一个地方,名叫客西马尼。耶稣对门徒说:“你们坐在这里,等我祷告。”于是带着彼得、雅各、约翰同去,就惊恐起来,极其难过,对他们说:“我心里甚是忧伤,几乎要死;你们在这里等候,警醒。”——耶稣即使在最痛苦,最忧伤的时候,也没有让门徒陪伴自己,而是把门徒留在那里,自己独自向上帝祷告。

耶稣具备我们完全的人性,他有我们所有的人的软弱,除了我们的原罪之外,他具备我们所有的一切。因此,耶稣也要防备自己的软弱,防备内心中自我的酵,这酵一旦发作,就会让我们的内心膨胀或者内心软弱。预防自我骄傲和软弱的最好办法,就是离开人群,独自回到上帝那里,面对自我,面对上帝。上帝是一面镜子,能照出我们内在的骄傲。

前几年,浙江某地的牧师被查出贪腐新闻,惊呆了一众信徒。这位牧师在教堂里为自己设置了小金库,在小金库里不仅有大量的现金美元等,还有各种奢侈品。他在公众面前与小金库里面判若两人。小金库里的他完全抛弃了上帝的信仰,体贴了自我膨胀的欲望,随着自己的骄傲一路走去。在屋里,本来是祷告独处的地方,但是却被他当做遮人耳目的秘密之所。把最后那一点与上帝独处的空间,也挤压得无影无踪。正如耶稣说的,污鬼找不到去处,还回回到原来的房子里,因为原来的房子空着,没有上帝住进去。

长期生活在聚光等下,以为身上落满的荣耀,都是自己的,收到的光环都是自己的。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些据为己有的荣耀光环,都是属于上帝的。我们本来是上帝荣耀的见证,现在变成上帝荣耀的强盗。而我们如果一直在聚光灯下,就一直不会发现自己偏离上帝多远。

耶稣教导我们说“家主若知道几更天有贼来,就必警醒,不容人挖透房屋;这是你们所知道的。”
“总要警醒祷告,免得入了迷惑。你们心灵固然愿意,肉体却软弱了。”
——人什么时候才会警醒?是在嘈杂的人群中,还是在热烈的掌声里,显然不会。上帝的声音在哪里才能听到,不是在雷声里,也不是在大风中。上帝的声音微小,只能在安静的时候,才能听到。

正是因为如此,耶稣才离开人群,到山上去安静得地方。独自向上帝祷告,倾听上帝微小的声音。

不单是牧者需要离开人群,我们作为基督徒也同样需要离开自己的生活场所,回到安静的地方,回到内心的深处,向上帝祷告,与主耶稣一起警醒,倾听上帝的声音。否则就会如耶稣所说:“凡栽种的物,若不是我天父栽种的,必要拔出来。任凭他们吧!他们是瞎眼领路的;若是瞎子领瞎子,两个人都要掉在坑里。”

适当地离开人群,倾听上帝的声音,与主耶稣一同警醒,才能不偏离信仰!



欢迎通过邮箱与作者联系:lidaonansir@463.com



图片来源:Image by Franz Bachinger from Pixabay

立场声明
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
版权声明
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 (021-6224 3972) ‬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